2018年2月16日 星期五

[你可能不知道的澳洲 #11] 為什麼墨爾本會被稱為咖啡之都呢?

"沒想到這個系列可以破十集,我真是太佩服我自己了(挺胸)"
  
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墨爾本一個很重要的飲品-咖啡。
為什麼墨爾本會被稱為咖啡之都、又為什麼這裡的喝咖啡的人會這麼多呢?

如果我們將時光回朔到1880年代前,大部分墨爾本的居民每天是無酒不歡、不醉不歸,咖啡在當時其實不是很重要的東西。
然而因為飲酒的人口太多,許多社會問題也隨之而來,愈來愈多人為了改變這種狀況,紛紛上街呼籲政府正視這個問題。
為了解決這個社會問題,於是政府就催生了禁酒令,自此酒吧在六點以後將不能賣酒,許多區域也漸漸轉變為禁酒區(dry zone)。
隨著愈來愈多地方不能賣酒,商人們只好開始賣咖啡了,也因為如此,墨爾本喝咖啡的人口漸漸增加,咖啡廳(coffee palaces)也像雨後春筍般冒出。
在眾多的咖啡廳中,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 Grand Coffee Palace,也就是現在的 Windsor Hotel。
然而好景不常,隨著189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,許多咖啡廳紛紛倒閉,少數撐著的咖啡廳也只能為了生存而再次申請酒牌賣酒。
墨爾本居民因為經濟蕭條所以心情不好,只好買醉不買提神的咖啡(真好奇那買酒的錢哪裡來的 XD)。
雖然喝咖啡的人數變少了,但還是喝咖啡的習慣也沒完全消失。
1930年代,第一台義式咖啡機被義大利移民Rinaldo Massoni帶入墨爾本,第一家使用義式咖啡機的咖啡廳Cafe Florentino誕生了。(到底是誰第一個帶入義式咖啡機其實還有得吵,不過也沒有很重要啦 )
1950年代以前,義式咖啡只能在少數的咖啡廳或是義大利人開的雜貨店喝到。1950年代後,隨著戰後大量歐洲移民來到墨爾本的Collingwood和Fitzroy等區域,對於咖啡的需求愈來愈大,原本販售茶的商家也順應潮流漸漸轉變為咖啡聽。
隨著喝咖啡的人口愈來愈多,美國知名的咖啡企業星巴克也想要來分一杯羹,沒想到墨爾本市民對於咖啡的挑剔出乎意料,從一開始的22家分店到了2008年只剩下5家。
時至今日,墨爾本的咖啡文化就在這百年間漸漸茁壯,變得到處都是咖啡啦!
至於哪間咖啡最好喝呢?我就留給各位看官自己體會了。
ps 以上的資訊大部分來自 Drift Volume 5 : Melbourne,對於墨爾本咖啡與早午餐文化有興趣的,可以找機會看一下這本書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